3月3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院長程京武教授在太阳集团app首页四海藝術空間為我院2022級研究生講授了一堂别開生面的“思政課”,全景式、沉浸式開啟“院長第一課”,借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點亮”思政課堂。
本次“院長第一課”走出教室,将課堂設在了“學習用典——中國優秀經典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現場,并邀請了太阳集团app首页文化遺産創意産業研究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傳統手工藝:傳承與創新”教席首席主持、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全球副主席陳平教授為同學們進行講解。
程京武教授指出,本次活動對于同學們來說,是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基因的創新嘗試。她強調,要将此次思政課作為研究傳統文化和學習用典的敲門磚,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思想精華,聚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重大課題,講好中國故事。
陳平教授為大家介紹了此次展覽的背景和意義。她表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沃土壤,我們要重視學習了解、理解欣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站在“懂得”和“傳播”先哲文化的基礎上發展馬克思主義,取傳統文化的“道”,用中國自己的“器”,用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認真觀看了展出作品。講解老師圍繞“傳承與創新世界傳統手工藝”,從繪畫的手法技巧、畫面含義、背後的意蘊三個角度,詳細講解了十四組精美大氣的連環畫,給在場師生講述了一個個中國優秀經典故事,引人深思。
程院長強調,這是一場藝術與思政的碰撞,同學們除了要領會别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最重要的是要深刻領會連環畫背後傳達的中國的哲學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曆年來在重要會議上引用的曆史文化典故,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本次“院長第一課”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視覺盛宴。同學們紛紛表示,将繼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積極學習用典,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取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的理念補充和原典支撐,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2022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方洪濤
今天很榮幸參觀了“中國優秀經典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也很榮幸能聽到程京武院長和陳平院長同堂授課,在兩位不同專業教授的授課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文藝藝術的學科碰撞中,我獲得了與此前上課不同的感悟,也對政治性與藝術性的學科交融有了不同的理解。
印象極深的是陳平教授所說:“政治是在一定的文化土壤中誕生的。”憶古時,華夏民族從原始社會夏商周的朝代走過,又領略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思想的智慧光芒,之後步入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政權的更疊中,中華文化幾經沉浮依然熠熠生輝,在多民族的融合中,元清兩朝統治者逐漸與中原文明融彙,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上添上濃墨重彩的筆墨。我想或許這也是政治文化的诠釋。陳平老師提及的“政治文化”與“文化政治”内容有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學生開拓思維,繼而尋找到不同的研究方向。
聽過這堂精彩的課後,我覺得我們作為暨大的馬理論研究生,肩負着讓五湖四海聽懂中國故事的使命,打破外國人對中國的思維定勢,文化交流與傳播是極佳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我們要在文化典故中将和平共處、互惠共赢的外交理念、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傳播到國外更廣闊的土地上去。基于此,我想我們專業的學生能做的、能研究的還有很多。
2022級黨的建設專業蔡婧
質決定意識,意識反映物質,任何文藝作品都包含着作者本人的價值選擇和審美意趣,以人為主體,文藝作品為依據,展現藝術作者世界觀下的物質映像。本次展覽活動通過中國傳統連環畫藝術形式去展現中國古代典故,是一場美學與人文思想的神聖碰撞。這些作品不僅是在講述中國優秀文化和中國智慧,更是在借助當代人的美學手法傳播中國人傳統的哲學觀點,以現代人的筆觸去活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中華民族是一個和平包容的群體,在幾千年的沉浮中熔鑄了開放博大的文化底蘊,文化因學習而存在,因傳承而發展。此次課堂使我收獲良多,作為研究者,我們要不斷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架構時代與傳統的橋梁,活化、傳播中華文明,守護文化根基,提升文化軟實力。
2022級黨的建設專業李毅超
學習參觀中國優秀經典故事全國連環畫作品展,有助于青年學生品味經典,積極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深厚的營養底蘊。“學習用典”,應更加注重從古語中體悟啟示和經驗,“用典”能使廣大青年學者更好地把握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助力現代化發展。從文字到畫本,傳播變得更加直觀清晰,使典故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國畫意在體現“我”對現實的理解,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達形式。通過圖畫來講述曆史故事,更好體現我們國人的哲學觀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這一堂别開生面的思政課是理論學習與藝術之美的碰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學生來講,參觀此類傳統文化藝術展覽,積極學習“用典”,更有助于我們理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内涵。
圖片| 李凱程
文字| 朱小丹
責編| 陳濛
複審| 田明
終審| 柏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