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普及基地幸邀請到了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丁晉清,在第一文科樓五樓學院中廳,為學院教師們開講一場以為“‘三報一刊’理論文章的選題與寫作”為主題的學術講座。此次講座由我院院長程京武教授主持。
太阳集团app首页黨委副書記夏泉教授首先緻詞。他表示,此次聚焦“三報一刊的主題講座對于在新征程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普及基地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學者要以此次講座為契機,積極學習,寫出更好、更高質量的理論文章,進一步提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普及工作的質量,為推動太阳集团app首页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高度發展做出新貢獻。
講座上,丁副院長以自己三十年來給《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和《求是》雜志(簡稱“三報一刊”)撰寫發表理論文章的經曆為線索和素材,從發文的時代背景、選題立意、創新之處、寫作技巧、“三報一刊”的用稿原則等方面,講述自己給“三報一刊”撰文的豐富經驗。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十點:
一是站位要高。要從樹牢“兩個确立”、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深刻把握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更好地肩負起省委賦予我院“研究宣傳闡釋新思想的主力軍”的神聖職責。
二是情懷要深。要發自内心始終保持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摯愛情懷,做到真懂真信,從曆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内與國外比較中,感悟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并内化成研究宣傳闡釋新思想的強大動力。
三是毅力要強。理論研究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滾石上坡的毅力,常學常寫,不半途而廢,不一曝十寒,漸次達到“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境界。
四是積累要厚。要勤讀、勤積累資料,盡量占有材料,博聞強記,把新思想、新觀點、新材料印在心中、進入腦中,做到“緻廣大而盡精微”。
五是特色要明。要深刻認識理論文章“宣傳與研究并重”的屬性,在着力打造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的同時,主動對接各類報刊的辦刊特點精準投稿。
六是時機要對。黨報黨刊作為黨的宣傳陣地,總是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進行宣傳,其刊發内容往往與時事政治、國家大事同頻共振。要養成每天看新聞的良好習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保持思想敏銳性,把握宣傳良機。
七是視野要廣。要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學術視野,全面掌握最新研究動态,努力站在思想和學術的最前沿,想人之所未想,寫人之所未寫,發人之所未發。
八是打磨要精。文章總标題要新穎、凝練、大氣,二級标題要對仗、工整;結構上要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即開頭出新出彩、中間内容豐滿充實、結尾有勁有力);文字上要做到字字珠玑;語言上要做到通順曉暢;邏輯上要做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九是說理要透。要聚焦文章主旨闡明說透道理學理,提高思想“含金量”,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切忌意猶未盡。
十是用功要久。要忍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養成“學習、獨處、運動”三合一的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丁副院長娓娓道來,對于如何做學問做出了精心暖心的指導。他殷切指出,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社會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将诠釋和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和理論作為自己神聖而不可推卸的責任,将曆史昭示的偉大真理“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自身經曆到寫作技巧,從情懷到政治高度,丁副院長仿佛胸有千萬兵,将嚴肅的話題講得生動,條分縷析,發人深省,給在場老師們帶來很多啟示。
講座最後,太阳集团app首页社會科學處潘啟亮處長做總結發言。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做學術應該重視堅持和積累,才能寫好“三報一刊”的文章,将學術之路越走越寬廣。他鼓勵馬克主義學院的教師從内心深處培養對習近平總書記創新理論的摯愛情懷,做到天天見,天天深,天天新,從黨和國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導向,提高理論文章寫作水平,促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普及工作在實踐中加強、在創新中發展,推動基地建設更上一層樓!
圖片丨李凱程
文字丨朱小丹
初審丨陳濛
複審|田明
終審| 柏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