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坤教授走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思政課課堂

發布時間:2020-10-19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10月16日下午,我校法學院/知識産權學院院長朱義坤教授走進《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博士生思政課課堂,在管理學院101報告廳為石牌校區博士生和我院全體學生講授了一堂别開生面的民法典課程。本次活動由我院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史軍主持。
    講座開始前,黨總支書記柏元海向朱義坤頒發聘書,聘請其為我院思政課兼職教師,以期充分挖掘民法典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傳遞民法典的人文關懷和時代氣息,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和法治信念。

  

  

柏元海為朱義坤頒發證書

  

    在講座中,朱義坤簡單介紹了民法典的結構及其頒布的裡程碑意義,并結合現實案例和第一手的調研數據,從大而美、人本性、自治性、中國性、時代性等五個方面對民法典進行全面系統的深入解讀。他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具有全面性和全民性的特點,乃國之重器。他強調,民法典的頒布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法治體系更加協調,法治文明達到了新的高度,法理和科學融合達到新境界。他認為,與《民法通則》相比,人身關系的“順位演化”旗幟鮮明地樹立了人身權,凸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朱義坤聯系實際案例,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獲得在場學生的陣陣掌聲。


  

朱義坤教授的現場授課圖

  

    通過這次的思政課堂,同學們對民法典的編撰曆程、主要方面和重大意義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感受到了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定位。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教科書,我院也将努力發掘民法典所蘊含的價值内核和道德底蘊,講清民法典所體現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活動現場圖




文 | 郭玉婷
圖、責編 | 李冰
初審 | 伍凱玲
終審 | 史軍 曾煜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