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科學把握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響應我校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主題——“攜手奔小康”,10月13日上午,太阳集团1088vip、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院在學院中廳共同舉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地區研究生沙龍”。張龍平老師和學院來自藏族、壯族、土家族、滿族、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10名研究生參加活動。
與會同學結合自身經曆,分享各自地區、民族在醫療、教育、旅遊、交通、住房等多方面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方面條件的改善體現了扶貧工作取得重要成功。作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産業扶貧和電商扶貧被多次提及:旅遊産業、特色農産品産業等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植,增加貧困地區居民收入;“互聯網+”模式拓寬農産品銷路,拉動貧困地區經濟增長。同時,同學講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湧現的先進人物及其事迹,共同學習先鋒模範的實幹精神、奉獻精神。與會同學均表示,堅持黨的領導,各民族團結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更加努力奮鬥。活動讨論的内容豐富翔實、角度多元,學術氛圍濃厚。
最後,張龍平老師對活動進行總結。他指出,在聽取10位民族地區同學的發言後,深感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定信心。他強調民族地區脫貧意義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全面小康的重要組成,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也事關“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新時代民族工作大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所指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隻有少數民族同胞與全國人民一道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有更加堅實的基礎。他也提醒同學們要珍惜在校的學習時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實際行動落實中華民族一家親,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穩鑄牢。
以下為部分同學的發言摘錄:
2019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韓萱怡
我出生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六軍十七師,被稱為“亮劍之師”。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兵團第六師在國家和自治區的領導與幫扶下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提升、人居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2019年六師下轄20個農牧團場(包含五〇團)全部脫貧,六師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兵團人的無私奉獻與艱苦奮鬥。
2019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壯族 陸怡如
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随着中央各項扶貧政策的施行,百色地區的貧困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取得了一些具有老區特色的成就和寶貴經驗。百色起義精神是脫貧攻堅的内生動力。百色起義精神主要是指百折不撓、實事求是、依靠群衆、團結奮鬥的革命精神。在這其中,百折不撓精神是百色起義精神的核心,是百色起義精神的靈魂,更是當代百色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和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精神動力。百色起義的革命精神,是革命鬥争實踐中形成的,在新的形勢下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革命年代,百色起義精神曾鼓勵激勵着人民群衆進行艱苦卓絕的反侵略的鬥争,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這樣的革命精神也是最大限度地激發貧困群衆的内生動力,确保百色革命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1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土家族 譚雨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腳步從未停歇,我國很多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都已經成功脫貧,人民的生活水平從逐步小康到不斷富裕,各民族呈現出共同繁榮與發展的美好局面,這些都是我們黨和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才換來的。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我們要更加堅定黨的領導,各民族團結一心,砥砺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更加努力奮鬥!
2019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壯族 陸迪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指出,“每一個民族都有優越于其他民族的某種優點。”從社會曆史發展的角度看,各民族有先進與落後之别,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民族都對人類曆史發展做出過貢獻,各族人民都是曆史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應該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和長處。
2020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 内蒙古自治區 谷馨蕊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内蒙古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結合我自身來說,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住房環境的改善,教育事業的發展,醫療條件的改善,基礎設施的完善。農牧民和林區産業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脫貧新模式的開展以及産業的升級轉型。在自治區政府的帶領下,我們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道路,我相信正如廣告語:祖國正北方,亮麗内蒙古所說的一樣,在黨的帶領下,我們民族的凝聚力會越來越強,内蒙古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202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藏族 馬曉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要得到各族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一定要讓各個民族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共同富裕,共同進步。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保證各民族高質量發展不可缺少的堅強的思想保證,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要求,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能夠有效增強中華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2020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 壯族 和帥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一直堅持全方位抓好精準防貧,采取産業扶貧的方式,狠抓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依靠“互聯網+”讓土特産、農産品走出了大山,例如柳州市政府結合精準扶貧的政策,發揮産業優勢,帶動當地貧困群衆依托螺蛳粉産業園的資源優勢,創建了獨特的産業扶貧新型模式。扶貧路上廣西在行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來之際,廣西結合自己本地區本民族的實際情況在精準扶貧事業中作出努力,我們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扶貧以來生活上發生的種種變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決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2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壯族 何秋雲
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希望未來我們也将團結一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2019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滿族 代雯婷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貴陽市,地理位置特殊,山路難行,空路成本高,回鄉較難。後來在黨和國家的指導與積極規劃中,貴廣高鐵開通,這不僅打破了粵桂黔原有鐵路運輸的大瓶頸,還串聯了華南和西南大片原生态旅遊景點和少數民族聚落,被譽為“中國最美高的高速鐵路”,它的經濟意義和強化民族、地區間聯系的文化交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條高速鐵路它不僅是一條新的交通大動脈,也是一條改善民生、促進民族團結、東西部融合發展的全面小康之路。2012年的時候全面小康是一個奮鬥目标,而在2020年,它将成為一個裡程碑,接下來還要朝着2035年、2050年的目标繼續奮鬥。作為一名研究生,我要從全面小康的受益者積極向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角色轉變,為下一個偉大目标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土家族 冉智浩
山高人窮,是以前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代名詞,而現在卻成為脫貧緻富的金鑰匙。2008年,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文件指示,當地政府緊密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的“花椒”産業,截至2020年6月,全縣共種植青花椒20餘萬畝,帶動近10萬人從事青花椒産業生産。據統計,僅2020年貧困椒農收入近9500多萬元,直接促進近一千四百多貧困人口脫貧!酉陽全境貧困發生率由17%降至4%。一顆顆小小的青花椒,撐起了脫貧大産業;一片片荒山種上了搖錢樹,為族人們帶去了幸福生活,這一切都源自于黨持續脫貧攻堅的不懈努力。
責編:李冰
文字:郭玉婷
初審:伍凱玲
終審:張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