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任彩紅、何小勇兩位老師在求是網發表理論文章,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0-09-11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文章高瞻遠矚,思想深邃,論述精辟,為做好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我校師生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我院任彩紅、何小勇兩位老師在求是網發表理論文章,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心得體會。

  

任彩紅老師:自覺做新時代樂為敢為的思政課教師

近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在全國掀起了學習熱潮,其中第十一專題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要點,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志刊發了這篇重要講話。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學習完總書記這篇重要講話,我倍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更加鞭策自己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探索在新時代大舞台上做一名“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紮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首先,要積極展現“樂為”态度,做“可信”之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作為思政課教師,政治站位要高、政治立場要強,要有信仰并理直氣壯地敢于講出自己的信仰,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政治清醒,不信謠、不傳謠;要擁有家國情懷,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做黨和人民可信之人。當然,思政教師“樂為”的認知态度,還包括積極認同自己的思政課教師身份,要增加自信心和自豪感,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大,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自覺地提高業務能力,在課上課下、網上網下都保持自律,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愛國情懷,積極弘揚主旋律,使思政課教師成為“可信”之人。

其次,要勇于彰顯“敢為”實力,做“可敬”之人。要讓學生真懂真信真愛思政課,需要充分發揮思政課老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要按照總書記要求的“八個相統一”,提高思維能力、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擴展多元視野,做可敬之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思政課教師不斷克服困難,開展網絡教學,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不斷調整教學内容、創新教學手段,因時因地制宜,呈現了思政課教師的識變能力,彰顯了思政課教師的創新能力和“敢為”品格。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具備素養的轉化能力,把科研教學融合起來,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汲取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理論,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呈現真理,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祖國建設之中。

最後,要主動綻放“有為”成果,做“可靠”之人。在培養什麼人方面,思政課要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怎樣培養人方面,思政課教師要旗幟鮮明、政治過硬,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面對曆史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潮時,要敢于亮劍,理直氣壯批駁,傳導主流意識形态,積極傳遞正能量。思政課教師要業務精湛、師德高尚,以透徹的學理回應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感召學生,用深厚的理論功底赢得學生。尤其是疫情期間,網絡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了思政課教師不但能夠“面對面”在課堂教學,也能“鍵對鍵”進行網絡教學。

思政課教師的“樂為、敢為、有為”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支撐、不可分割的。“樂為”提供了認知态度上的保障,“敢為”呈現了實力和能力,“有為”則使思政課教師的“樂為”和“敢為”綻放出來,落地生根,最終使思政課成為有政治高度、有理論深度、有情感溫度的課程,進而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了實處。

 

何小勇老師:做新時代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并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一重要論斷是對思政課教師重要性的充分肯定,更是對思政課教師勇擔重任的期待。辦好思政課的各種因素中,教師是最積極的主導因素之一,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否能夠達成,取決于教師的個人素養和品行操守。作為思政課教師,使命光榮,任重道遠。

“強”政治,有信仰方可講好信仰,講政治才能明辨是非。鮮明的政治立場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旗幟。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其實質是解決對信仰的真信問題。作為思政課教師,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真正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科學性,能夠思維清晰、邏輯自洽地回應各種困惑。“強”政治,才能解決課堂上底氣不足的問題,才能賦予課堂直面各種社會思潮和實踐問題的勇氣,才能有直擊時代本質的力量。

“深”情懷,讓有意義更有意思,讓有深度更有溫度。缺乏家國情懷、事業情懷、育人情懷,極易将授課行為當成養家糊口的事情,更不會投入精力推敲與打磨,在課堂上就容易避重就輕、敷衍塞責。倘若教師自身都覺得授課内容枯燥無味,課堂上則一定會出現“低頭族”和“夢遊族”;假若脫離現實生活一味追求知識點的灌輸,則會将理論知識變成學生在考試時死記硬背的标準答案。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到“情懷要深”,才能練就将宏大的叙事生活化、抽象的理論具象化、知識理論價值化的看家本領,才會挖空心思緻力于将有意義的内容講得更有意思,将有深度的理論呈現得更有溫度。

“新”思維,行守正創新之道,育民族複興新人。“思維要新”是時代要求,知識理論的更新已然進入加速度時代,主體受衆也變成了“00後”為主體的新生代。要赢得優勢、主動和未來,必須與時俱進,守住“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個根本,解決思政課教師因循守舊“不會新”、不得要領“新不好”和底蘊不足“新不久”的問題。把“新”思維作用到課堂上,就是要把握課堂思想性這一根本,守住理論性這一原則,通過提升親和力和針對性,達成“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及“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确的思維方法”的目标。

“廣”視野,融古今中外知識,跨學科文化鴻溝。講好思政課不容易,一方面其内容涵蓋面廣,另一方面亦需照顧各個學科專業學生的理論需要和接受程度。人們常将思想政治比喻為“鹽”,要讓這“鹽”融得味道正好,也需給“鹽”加點跨專業學科的知識調料。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守一望多,拓展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和曆史視野,方能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這并不是一條能夠走捷徑、搞速成的道路,要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多元一體、上下貫通,不但要“坐得住”冷闆凳,還能“走得出”象牙塔。

“嚴”自律,做知行合一人,行言傳身教事。思政課教師的自律,不僅僅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更是課程性質的内在要求。思政課的授課内容貫穿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要求教師在課上課下、網上網下必須保持一緻。對思政課教師的評價,絕不僅僅是理論水平和學術涵養的判斷,更是對理想信念、規則意識和行為習慣的全方位考察。“打鐵還需自身硬”,思政課教師應該率先垂範,知行合一,讓學生在言傳和身教中獲得力量。

“正”人格,用人格吸引人,以真理感召人。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生動教材。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赢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