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廣州學術季已拉開帷幕,從2019年9月中旬到12月上旬,以“禮贊新中國”為主題,在全市推出七大系列共95場活動,其中“弘揚紅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列教育活動活動有13場。
9月20日下午,本屆學術季紅色文化講座第4場在海珠區少年兒童圖書館,本講主題是《從廣東革命史理解共産黨的“初心”》,主講人是太阳集团1088vip副院長魏傳光教授。在講座中,魏教授通過講述廣東地區的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周文雍、彭湃的革命故事,生動地闡述了共産黨的初心。
講座開始前,魏教授先給聽衆們講了個寓言故事《你會砍哪棵樹?》“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如果那棵粗的隻是普通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你會砍哪一棵?再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又會砍哪一棵?.....其實選擇的結果取決于你想砍樹的目的,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而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
魏教授用這個故事引出了人的初心,“最初你為何要上山砍樹?不要看到新的誘惑就改變自己的初心。”他表示,一個人做事情,始終如一地保持當初的信念,最後就一定能得到成功——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中國共産黨的初心是什麼?魏教授生動地形容說,解放戰争時期,有解放軍浴血奮戰的英姿;朝鮮戰場上,有志願軍沖鋒陷陣的雄風;在和平時期,有共産黨心系百姓,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謀福利的身影。為人民服務始終是黨的根本宗旨。
接下來,魏教授通過兩位廣東地區早期優秀共産黨領導人的例子,來闡述黨的初心。
魏教授介紹說,周文雍是廣州工人運動優秀領袖之一,曾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中共廣州市委委員,是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4年,周文雍成立了石井兵工廠黨支部,為了抗議工廠克扣工人工資,多次領導工人進行罷工,并取得了勝利。1926年9月,周文雍擔任共青團廣州地委書記。1927年,廣東反動派發動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白色恐怖籠罩着廣州。為掩護工作,周文雍與陳鐵軍假稱夫妻進行革命任務,參與籌備廣州起義。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後,周文雍和陳鐵軍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捕入獄。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這是共産黨員周文雍被捕後在監獄牆壁上寫的一首不朽詩篇。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與在革命鬥争中建立愛情的戰友陳鐵軍一起,在廣州紅花崗刑場舉行了悲壯的婚禮,高唱《國際歌》,從容就義。1980年,周文雍陳鐵軍的革命事迹被拍攝成電影《刑場上的婚禮》而廣為傳播。2009年9月10日,周文雍和陳鐵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魏教授表示,彭湃的個人事迹是很感人的,他出身于非常富裕的地主家庭,但是他非常同情貧苦大衆,選擇了投身革命,并為之獻出了生命。1921年,彭湃從日本留學回國後加入中國共青團,組織成立社會主義研究社,後任海豐縣教育局局長。1923年元旦,他領導成立了海豐縣總農會并任會長。1924年初他轉入中國共産黨,6月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同年10月領導海陸豐武裝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1928年11月,彭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白鑫出賣在上海被捕,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
民主革命時期,彭湃開展農民運動,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在講座的最後,魏教授對黨的初心做了總結,“不忘初心”的意義是:對曆史的尊重和敬畏,兌現對曆史的承諾和繼承曆史傳統。中國共産黨作為世界上最大、最得民心的執政黨,每名黨員在工作中需要不忘初心,不斷地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挺起精神脊梁,把好“主心骨”,築牢“壓艙石”。(來源:廣府新語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