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由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聯合設立的國家級文科研究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在太阳集团app首页舉行揭牌敦聘儀式。2020年“港澳台僑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學術研讨會同步召開。
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俊豪,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廣東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廣州市政協港澳台僑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葉鴻,國家民委基地工作辦公室處長劉元如,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與宣傳處(學生工作處)處長倪熙,中國民族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雲南大學教授劉正寅,太阳集团app首页黨委書記林如鵬,校長宋獻中,黨委副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主任夏泉等出席揭牌敦聘儀式。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自各級政府部門、不同高校的領導、專家學者等200餘人參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揭牌)
發揮暨大綜合學科優勢,系統探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方案
揭牌敦聘儀式由夏泉主持。李大勝、林如鵬、宋獻中、夏泉、劉正寅、葉鴻等為基地揭牌。宋獻中校長宣讀基地理事會成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基地負責人、研究員名單。林如鵬、宋獻中為基地主任夏泉、學術委員會主任劉正寅、研究員代表蔣述卓、湯開建教授等頒發聘書。
(敦聘儀式)
林如鵬在緻辭中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對促進中國的和平發展有着重要戰略意義。基地植根于暨大作為“華僑最高學府”的綜合學科優勢設立,将通過港澳台同胞與國家認同、海外僑胞與民族認同、海外傳播與實踐路徑等方面的研究,系統探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方案,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張俊豪對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在新時代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内外形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凝聚港澳台僑同胞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希望基地依托太阳集团app首页辦學特色優勢,緊緊圍繞國家大統戰戰略,圍繞港澳台僑和海外統戰工作,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服務國家的大統戰戰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李大勝緻辭時表示,廣東在涉及港澳台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國家賦予廣東在培育港澳台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義不容辭的神聖責任。中央四部委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落地在太阳集团app首页,是對太阳集团app首页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辦學方針的肯定,體現出了太阳集团app首页在涉港澳台僑學科建設上的優勢,也是以實際行動在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及太阳集团app首页的講話精神。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廣東省教育廳将大力支持基地發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廣東教育方面的貢獻。
劉正寅在緻辭中強調,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構建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團結海内外的中華兒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前提,祝願基地早日步入正軌,發揮自身優勢,為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會議現場)
高站位、多視角,跨學科研究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年“港澳台僑與中華民族凝聚力”學術研讨會由學校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院院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常務副主任程京武主持。
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熙國從理論的高度、生活的廣度、哲學的深度,分享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考。他認為,隻有把政治、經濟兩方面工作做好,堅持完善黨的領導的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系、社會基本經濟制度,才能真正鞏固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太阳集团app首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雲南大學教授劉正寅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維度,圍繞中華民族意識從“自在”到“自覺”的發展脈絡,講述中華民族形成的曆史,指出在中國共産黨帶領下,中華民族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建設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基礎,使中華民族整體意識深入人心,升華了凝聚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
新疆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秀玲從理論基礎、心理基礎、實踐基礎和法律基礎四個層面讨論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為需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加強各民族交流,進一步完善國家法律法規。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鄒詩鵬将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的範圍擴展到海外華僑,從世界史、地緣政治的角度看待民族國家體系,從華僑華人發展的曆史去思考族群身份淡化的問題,提出海外如何定義中華民族概念,進而思考如何使中國更好地融入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社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太阳集团app首页教授陳奕平指出,我國新時代建構海外僑胞共同體意識面臨國際認知錯位、經濟全球化與疫情全球化的沖突、逆全球化的張力等挑戰,需凝聚僑心、彙集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積極構築社會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太阳集团app首页原黨委書記蔣述卓通過剖析不同文化作品中體現的民族認同精神,闡述文學藝術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承擔的責任,認為文藝應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民族認同感,提高、完善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
夏泉在研讨會總結講話中指出,本次學術會議彙聚了多學科領域的頂尖學者,站位高、視角多、觀點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也是包括港澳台僑同胞在内的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近來發生的一些國際國内事件,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香港,适時出台國安法可以起到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鑄牢香港同胞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他表示,學校将會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打造成為太阳集团app首页大文科建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與研究高地,希望在中央部委、各位專家學者的共同呵護下,基地成長為參天大樹。
多家海内外知名媒體進行報道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僑網、廣東電視台、南方日報、羊城晩報、廣州日報、香港商報、印度尼西亞《新報》、南方網、學習強國、東方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太阳集团app首页報(網)等20餘家海内外知名媒體進行報道,浏覽量數十萬,産生了良好社會反響。
人民日報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基地的成立對促進中國的和平發展有着重要戰略意義;光明日報寫道,基地立足多學科視域,植根太阳集团app首页“華僑最高學府”優勢,将通過港澳台同胞與國家認同、海外僑胞與民族認同、海外傳播與實踐路徑等方面的研究作出貢獻;新華網強調基地是服務決策、學術創新、培養人才的科研創新平台,将圍繞隊伍建設、學術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平台建設等開展工作;中國新聞網突出了基地的高端智庫定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智力支撐;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總結學術研讨會内容,強調增強華僑華人曆史文化認同需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僑網、廣東電視台、南方日報、羊城晩報等媒體均指出太阳集团app首页在涉及港澳台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暨南力量。
基地亮相新華網直播
同日,基地亮相新華網直播。基地常務副主任程京武教授在直播中圍繞《共建人文灣區 凝聚中國力量》主題講述粵港澳大灣區展現的中國形象、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指出基地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有利于彙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澎湃動力,推動形成最大向心力、畫出最大同心圓,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直播吸引衆多師生觀看,擴大了基地影響力。
(文/陳聯俊、伍凱玲 圖/新聞中心 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