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學校黨委開展“黨徽伴我行”2016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我院教師張志剛于2016年7月和8月先後帶領三支團隊分赴福建泉州惠安、汕頭南澳和梅州市進行“黨徽伴我行,暨情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
2016年7月16日至20日,張志剛老師帶領經濟學院“暨情漁鄉”團隊對福建惠安縣大岞村的旅遊産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活動以實地參觀、親身體驗、走訪、采訪及問卷等形式,對惠安縣當地的旅遊資源特别是大岞村的惠安女民俗文化進行了調查,分析當地旅遊産業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了進一步發展當地旅遊産業的可行性建議。
經濟學院“暨行南澳”美麗中國實踐團隊員于2016年7月20日在汕頭會合,随即在張志剛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南澳交通建設發展與管理狀況調查。團隊圍繞汕頭市南澳大橋開通後南澳島的交通建設與管理現狀,通過現場采訪和實地走訪考察等方式,認真了解當前南澳島交通建設發展中的問題,細緻分析問題産生的原因,并在公交系統的建設、交通基本設施建設與管理及居民交通意識等三方面提出了相對可行的建議,收獲了這次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
2016年8月18日至23日,張志剛老師帶領校團委編輯部的“保護圍龍屋”團隊,在梅州開展了以保護客家圍龍屋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活動。團隊以實地考察、現場訪談、查找文獻等方法,對梅州市多個鄉鎮的圍龍屋進行了了解和走訪調查。通過這次活動,團隊成員認為圍龍屋特殊的結構、古老的文化内涵以及濃厚的人文情懷在當今人情冷漠的社會中,是比客家美食更加具有發展潛力和吸引力的“景緻”,而如何保護好圍龍屋,讓客家這一傳統建築得以保存,是一個值得衆人關注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