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成了“香饽饽”:我院打造“有文化”的思政課

發布時間:2016-04-06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摘要:剛剛成立的太阳集团1088vip的負責人、社會科學部主任程京武教授介紹,現在我校的思政課更加強調以“文化自覺”為理念提升思政課的文化品位,同時也滿足了港澳台僑和留學生的“中國情結”,讓思政課真正“活”了起來,成為學生中的“香饽饽”。

    最近,歌曲《馬克思是個九零後》在網絡火爆,拉近了馬克思與90後的關系。而近年來,我校思政課經曆了教學改革和建設探索,也與90後學生建立了親密關系——不但擺脫了以往“枯燥沉悶”的形象,有些課程甚至還變得十分搶手,成為了學生熱門課程。國際學院的伊朗學生Ashkan Maheronnaghsh告訴記者,通過學習中國國情系列課程,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曆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文化自覺”成了“主旋律”

    以往的政治課感覺說教味道比較明顯,有些空洞而又帶有應試的性質。記者了解到,國内高校的大學生早已習慣了把思政課當“任務”完成,老師也隻能通過點名的方式保證聽課人數,“劃重點”和“死記硬背”則是通過考試的必備法寶。

    基于“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我校逐步探索出一個對内、外招生采取“兼顧差異、分流培養”的模式,形成内招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外招生國情教育“兩條生命線”,摒棄了“一刀切”的傳統教學方法。如今我校更加注重在思政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性思維,對文化關系的理性把握和文化轉型的理性選擇,以實現政治與文化的雙向互動。

    “中華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據剛剛成立的太阳集团1088vip負責人、社會科學部主任程京武教授介紹,現在我校的思政課更加強調以“文化自覺”為理念提升思政課的文化品位,同時也滿足了港澳台僑和留學生的“中國情結”,讓思政課真正“活”了起來,成為學生中的“香饽饽”。

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文化”

    “文化育人”是我校對思政課全方位探索後找到的一個最優方案。面對多元文化,思政課非但沒有陷入困境,反而意外地走出一條新路徑。一方面,思政課以文化自覺為“突破點”,構建了針對内地學生的以文化價值為先導、蘊涵文化關懷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以文化自覺為“關節點”,對港澳台僑生進行以文化認同為基礎,通過點面結合,達成國家認同和制度認同。

    “入情、入境、入心。”思政課通過“傳統文化滲透法”,已形成一種問題引導——文化滲透——案例支撐“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多元和主導雙向辨證、傳統和當代雙向觀照、西方和東方雙向比較、科學和人文雙向滲透、顯性和隐性雙向結合、理論和實踐雙向融通等手段,确立了“雙向文化教學法”。

    思政課讓學生們變得更加“有文化”。醫學院學生古偉業通過課程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對中國傳統醫學有了新的看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陳永成在聽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後,甚至對中國古代曆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避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國情教育兩條生命線的“隔離”,思政課還充分依托多種形式的實踐平台。由國務院僑辦和我校共同舉辦的“中國文化之旅”“中國尋根之旅”等活動,讓境内外學生共同親身感受中國文化的同時能夠互相交流,實現文化的碰撞與互融;中國文化節、國際土風舞大賽、澳門文化節、香港文化節等校園文化活動也形成品牌,國際土風舞大賽代表作《漁歌》由中、俄、朝、菲、越等12個國家的學生共同參與創作,曾獲全國大學生藝術表演一等獎;建立多個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如廣東高州冼太夫人廟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虎門鴉片戰争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埔軍校國情教育實踐基地等。

思政課也有“人氣教師團隊”

    思政課之所以成了“香饽饽”,得益于我校太阳集团1088vip、社會科學部有一批專心教學、用心傳道的“人氣教師團隊”。如田明是是學生心中的“男神”和“人氣教師”,獲得廣東省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一等獎。相對于傳統的思政課,田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讓人耳目一新,學生上這門課的認真程度絲毫不亞于專業課。

    “田明老師的授課非常精彩,通過這門課我開始重新認識哲學,自己也願意主動去看哲學方面的書籍,聽一些哲學的課程。”來自管理學院的戴同學說。而在田明看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要上出水平、上出新意,就要立足馬克思原著,用哲學視野深入,聯系人生,從而得到合理的反思。

    《中國近代史綱要》的張龍平老師和吳昱老師也深受學生喜愛,曾獲得廣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大獎賽一等獎。學生們都在私底下稱:“張龍平老師的課特别有内涵,每次聽完都感覺自己變得高大上了。”

    其實,太阳集团1088vip、社會科學部還有很多“人氣老師”:程京武老師入選“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5年度影響力人物”;陳聯俊老師入選“2015年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秦珊老師是“廣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魏傳光老師是“廣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

    近年來,思政課的教學滿意度達95%以上,許多學生對思政課的印象都有了明顯改觀。華文學院的學生甚至在上完第一節思政課之後便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把思政課定義為“一次知識理論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既有情操陶冶,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思維體驗”。

    如今,我校仍在不斷探索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思政課教學方法。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通過案例分析教學,使學生增強現實感和實踐感,形成雙向交流,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和參與。目前,學校已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國情教育網絡課程全覆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網站因其特色和水準屢獲好評。

    盡管“兩條生命線”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政課的改革仍需要持續進行。程京武說,“要徹底颠覆思政課的刻闆印象,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校報編輯部學生記者 李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