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校長為本科生開講思政教育第一課

發布時間:2015-03-08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5]59号),讓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旗幟鮮明地站在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态工作第一線,從政治和全局高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發展,廣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決定開展高校黨委書記、校長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活動,由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在每學期開學初為本校學生講授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論課。



為落實中央和廣東省的相關精神,36日下午,胡軍校長在教學樓103階梯教室為本科生上了題為《中國精神與文化軟實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社會科學部主任程京武教授主持課程,我校相關部處負責人以及百餘名本科生認真聽講了胡校長精彩的授課。

胡軍從習近平總書記近期講話精神展開思政第一課,深入論述了中國精神的内涵和文化軟實力的力量。他指出,“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當代中國,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民族精神,協調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使其均衡發展。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四個全面”這“四個全面”的實現,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正能量,離不開堅定的理想信念,其背後蘊藏的是文化的力量。胡軍引導大學生體悟習近平講話精神,養成關心國事的習慣,承擔好時代賦予大學生的使命。

胡軍對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的現實和問題進行了剖析,從而得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産生的必然性,并要求大學生必須高度重視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指出,社會轉型的本質是通過社會分化和整合,從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不确定性使得短視心理和功利行為盛行,造成了社會的矛盾加劇、焦慮加劇。目前,中國正處于這種不确定性的轉型時期,價值觀存在混亂、迷茫、疲勞的三大問題,信仰缺失、看客心态、社會焦慮症等十大病症,迫切需要一個正确的、積極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運而生。因此,要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為日常行為準則進而成為日常奉行的理念,真正發揮它的力量。

在談到中國經濟轉型期的文化訴求時,胡軍指出,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需要有相應的文化支持才能走得更穩、更久,表現在道德、秩序和價值的三大文化訴求。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到了這樣一個階段:需要從自身的曆史傳統和世界文化的發展趨勢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增長點。胡軍以企業為例,通過對比美國、日本、德國、印度等多個國家不同的文化特性,指出文化的競争力、民族、國家、公司的最終地位取決于文化終極競争力,因此必須立足國情,才能真正發揮文化軟實力的作用。

課程過程中,胡軍以其寬廣的學術視角、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對黨中央領導精神的深刻感悟,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中國精神和文化軟實力的内涵和關系,引導大學生反思中國的現狀和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胡軍的講解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國内國外豐富的實例佐證,深入淺出、幽默風趣,頻頻赢得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