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源于信仰——社會科學部研究生黨課

發布時間:2014-10-08 發布單位:太阳集团1088vip黨建網

忠誠源于信仰——社會科學部研究生黨課
 
    3月14日上午10點,2011級全體研究生在社會科學部中廳會議室接受了金焱老師以“忠誠源于信仰”黨課洗禮。社會科學部黨總支副書記柏元海書記也在課上和同學們進行了交流探讨。
    金老師以忠誠為切入點,深入闡釋了忠誠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品質。作為一種文化體系和結構,忠誠文化有三種層次:第一層次是對個人來說,忠誠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操守,一種品格,它的核心是堅守。  第二個層次是個人對他人來說,忠誠是一種信任,一種榮譽,并要為之付出代價,如犧牲或讓渡自己的某種利益。 第三個層次是對社會來說,忠誠是一種廣義的文化規範和社會關系的互動。
    金老師以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榮格以及德國哲學家、精神病學家、存在主義的主要代表卡爾·雅斯貝爾斯為例,讓我們明白了忠誠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也讓我們對信仰以及它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信仰是人的一種高級需要,能給人以行動的動力和勇氣,對人起到淨化和升華的作用。它可以使我們思想統一、前途有望、安身立命、人格升華。
    在講到忠誠與信仰的力量時,金老師特意為大家播放和演唱一首革命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它不怕風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凍,它不搖,也不動,永遠挺立在山巅……”寥寥幾句歌詞,傳神地描繪出革命者的精氣神。這首創作于建國初期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傳唱大江南北,成為如今經久不衰的“紅”歌。唱着這支歌,中國人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有信仰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革命人永遠是年輕》就是一首信仰之歌,傳唱它的人都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講到這,金焱老師教導我們要保持人生的年輕,與《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一樣,必需用樂觀來支撐。行進在人生路上,心中充滿希望,來也樂觀,走也樂觀;少也樂觀,老也樂觀;成也樂觀,敗也樂觀;得也樂觀,失也樂觀;福也樂觀,禍也樂觀。如此的人生,無疑不會為重負所累,也一定是簡單的、從容的、放達的、年輕的!我們也時刻謹記:奉獻源于忠誠,無私源于信仰。這不僅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
    而對于現在廣泛熱議的信仰危機,金老師有着她獨特的見解。在西方:主要指“上帝死了!”,人類精神家園喪失之後的迷茫。在中國:指“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對儒家文化抛棄和建立民主與科學信仰未果的焦慮。在當代中國:指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産主義信仰的困惑、懷疑乃至嘲弄。為了讓我們樹立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金老師以趙一曼、江竹筠、秋瑾、林覺民等為革命犧牲的先烈為例,讓我們懂得我們需要忠誠,更需要信仰。
    金老師實事求是的向我們介紹了當代社會的理想信念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傾向。“物本信仰”傾向:崇尚和追求物質為根本,以占有物質、交換物質、消耗物質為表現;以追求金錢為目的;其人格特征是功利、享樂性的。 “器本信仰”傾向|:崇尚技術和手段、追求科學和工具;以擁有業務、智能、專長為根本目的;人格特征顯示為功用、表現得狹隘。 “神本信仰”傾向:追求超現實的力量,崇尚宿命論,其人格特征往往表現為消極、無為。也向我們說明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産階級與全人類解放的科學信仰在當前面臨的三個困惑:一是從理論上看,傳統社會主義理論與當代現實不一緻;二是從現實情況看,劇烈社會變革與人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形成摩擦,使人們越來越迷惑;三是從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信仰者來看,共産黨員與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不一緻。
    對于以上現象和問題,金老師讓我們想象沒有馬克思将會是怎樣的光景,并為馬克思進行了辯護,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當代意義和人類性的價值。“過時論”的理論根據大緻有兩個,一個是從人類政治、經濟生活變化的角度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性,認為在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産生決定性的影響,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馬克思關于社會結構、社會矛盾的許多思想已經過時了,因而作為馬克思社會思想基礎的哲學也過時了;另一個是從西方哲學發展産生的各種思潮,特别是現代、後現代哲學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性,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後現代哲學的語境中已經失去了當代意義,屬于需要被解構的傳統哲學。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從經濟上說,仍然是資本統治一切,知識、信息、技術對經濟活動重要性的提高,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方式。追求超額利潤仍是資本的目的,追求金錢以及由其帶來的物質生活享受仍是人們的主要生活目标。因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及生産關系實質的揭露與批判對當今時代來說仍然有效。 
    在關于對未來社會的設想時,柏元海老師始終認為社會将會越來越好,讓我們堅定共産主義的信仰,成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優秀接班人。
    最後,金老師借用法國著名學者歐内斯特•勒南的一句名言寄語我們,“人使自己所信仰的東西成為神聖,正如他使自己所愛的東西成為美麗。”
    通過此次黨課,同學們深切明白了信仰和忠誠的力量,更加堅定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更加堅定對共産主義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