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我校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論果《當代馬克思與中國》課的課堂上氣氛熱烈,可以容納200多人的大教室座無虛席。當主講教師說到了下課時間,還要不要繼續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歡迎老師繼續講課。這是社會科學部退休教師高雄飛教授正在給全校博士生講解黨的十八大報告《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的場景,這也是社會科學部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推進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工作中的一幕。
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中國人民又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一面偉大旗幟被更高地舉起,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在此展開,一段邁向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由此起步。黨的十八大召開後,社會科學部十分重視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學習和宣傳貫徹,尤其關注如何讓學生更好、更準确地理解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此部兩次召開辦公會提出了推動黨的十八大精神“三進”工作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以課程教學組為單位,組織教師結合課程特點,把黨的十八大精神“進課堂”具體化,體現在課堂教學、課程實踐、學生考核等諸多教學環節中。
社會科學部教師以強烈的理論自信,及時把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實到教學内容中并安排了專題講授。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論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老師在課堂上再次組織學生觀看黨的十八大開幕會盛況,并結合課堂内容和黨的十八大精神就中國社會“為什麼發展”、“依靠什麼發展”展開了讨論和講解。不少學生再次觀看黨的十八大開幕會仍然是相當激動與興奮。有的老師講,集中組織師生觀看黨的十八大開幕盛況,對教師來說,意味着是要在第一時間,讓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對學生來說,是要在第一時間,讓黨的十八大精神進頭腦。過去講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時,更多的是通過數字和理論來反映成就,這次結合黨的十八大報告的内容,突出了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蘊含的新亮點,使學生了解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和國家取得矚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以及未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藍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老師多次談到:“大學生對政治并不漠然,相反越是鮮活的東西,他們越關注,對于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提法,學生們很關心。”如柏元海教授講,他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上開展了“科學發展觀暢想”的讨論,學生對這個問題興趣很大,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在課程網站上積極發貼。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結合所教課程的内容和特點,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通過課堂辯論、演講、制作幻燈片等體驗性學習方式增強了對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理解,在同學中引起了共鳴。有些教師就如何有針對性地将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成果同當代大學生打造和諧自我,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标有機結合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讨論,以便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了解黨的十八大。
“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社會科學部責無旁貸,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理論科研優勢,做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學習者、傳播者和研究者。”這是社會科學部全體教師共同的心聲。